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呈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6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45.8亿元,增长2.6%。分县域情况看:香格里拉市完成增加值161.54亿元,增速为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9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66.96亿元,增9.8%;第三产业增加值87.39亿元,增长1.1%。德钦县完成增加值41.89亿元,增速为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6.39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3.8%。维西县完成增加值63.51亿元,增速为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9.3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35.42亿元,增长5.9%。
(二)经济增速保持平稳
2020年,全州GDP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十六个州市第7位。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20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2:37.9:55.9调整为6.9:38.5:54.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发展。
(四)二、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明显
2020年,分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6.2%,第二产业66.6%,第三产业27.2%;拉动力分别为:第一产业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4个百分点。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批发零售业
2020年,全州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下降0.5%,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增长0.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5%,下拉GDP增速0.13个百分点。
(二)航空运输业
航空运输总周转量1-11月增速下降38.5%,航空运输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8.5%,下拉GDP增速0.12个百分点。
(三)住宿餐饮业
住宿业营业额增速下降11.1%,餐饮业营业额增速下降11.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4.5%,下拉GDP增速0.4个百分点。
营利性服务业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38.6%,增加值增速下降40.9%,下拉GDP增速0.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因我州没有规模以上企业由省统计局服务业处反馈增速,反馈的营业收入增速下降11.1%,增加值增速下降16.3%,下拉GDP增速0.3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25.7%,增加值增速下降3.8%,下拉GDP增速0.06个百分点;
三、对经济增长的几点建议
为确保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进,我们既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动向,又要针对经济运行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巩固经济发展基础。
(一)加强投资引导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千方百计抓紧抓好。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加强投资引导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二)加大创新力度,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二是促进传统产业由以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生产转变,由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宣传教育与人才培训,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强化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重点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策划,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项目。
(四)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构建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新型消费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科技含量,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和现代商业,规范网上购物、电视购物、送货上门等新兴营销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的渠道,改善农村消费条件。
审稿:魏承华 签发:李红英 拟稿:和韵梅
联系电话:0887-829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