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索引号
01528486X2/202201320
文  号
迪政办发〔2022〕106号
来 源
州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2-10-11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迪庆州“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11 16:50     浏览次数:5347   
字体:[ ]
打印

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开发区管委会

迪庆州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

2022108

迪庆州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41号)文件精神,有力推进全州生态环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好扛牢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模范、筑牢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和技术领军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现我州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生态有机、绿色低碳转型。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满足生态环保市场需求。

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关键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的研发攻关,提升环保产业对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支撑能力。实施一批示范作用明显、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通过示范带动整体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做强特色优势领域,挖掘培育新兴优势领域。

龙头引领,集群发展。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关联企业向重点区域集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开放共赢,协同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鼓励外商投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发展战略,支持环保企业参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三)发展目标

2025年,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我州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功能完善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四五期间,环保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以上。特色优势领域整体提升。以减污降碳、绿色有机为抓手,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链,在生态旅游、绿色有机食品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形成契合我州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配套政策、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新兴业态和模式全面推广,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更加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普遍形态,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按照优布局、强优势、补链条、上台阶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培引产业主体,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提质增效环保服务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实现环保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一)优化产业布局

着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理念,围绕做优香格里拉、做精德钦、做特维西、做畅环线的发展思路,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提升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影响力,全面推动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倾力打造生态旅游高地。

着力培育现代高原特色有机农业。以绿色有机为中心,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葡萄、青稞、藜麦、蔬菜、花卉、木本油料、特色畜禽等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和扶持特色农业加工业,不断提升高原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发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独特优势,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业基地,打造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绿色有机龙头企业。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绿色产品认证。

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充分发挥迪庆州水能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绿色水电,有序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结构调整,充分保障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效益,进一步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一体化能源网。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开发水电产业。加快迪庆天然气管道支线工程建设,推动城镇燃气管网与支线互联互通,提升天然气使用率。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应用范围,加快公共交通新能源替代。

完善绿色矿业产业。推进矿山资源整合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大现有矿山资源清理整合力度,推进重点矿业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进程。依托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充分发挥昆钢等企业集团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矿产巩固提升、转型升级,实施环保、高效、高附加值的矿业加工建设,探索延伸绿色矿业发展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推动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产业绿色升级。重点发展高原生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园区污染物综合治理水平和效能,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削减计划,推进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依托优势企业,积极发展绿色食品、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服务等产业。充分发挥各行业领域资源优势,围绕园区、行业、企业、产品、供应链等全面推进绿色示范创建。加强创建标准规范宣传,示范创建信息共享。支持园区、企业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制造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能效水效领跑者、绿色有机认证等活动。支持产业园区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改升级。按照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推进绿色工厂创建。鼓励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实践,发挥示范效应。探索园区智慧化管理模式,开展绿色智慧园区试点建设。

(牵头单位:州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农业农村局,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通过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充分激发市场对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及服务的需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系列重点工程,以市场需求拉动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统筹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重点实施两江流域(迪庆段)、纳帕海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湿地保护建设,实施城市中水、雨水循环利用,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等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以减污降碳为抓手,以绿色矿山建设为示范,实施有色金属、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烟气治理和二氧化碳协同减排示范工程,实施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示范工程。探索推进密闭炉尾气等高热值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针对农田土壤污染、工业用地污染、矿区土壤污染等重点区域,实施土壤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重点示范工程。

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帕海、碧塔海、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江流域等区域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水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推进有价金属回收及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开发生产固体废物资源化产品,积极推广可再生资源制品,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布式收集,稳妥推进工业化方式高效、无害处理生活废弃物和资源化利用,实施餐厨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建立健全废旧电子电器、汽车、废杂金属、轮胎、塑料等废旧资源分类回收管理体系。开展农林废弃物、畜禽养殖废物、市政污泥等综合利用。

共伴生矿、尾矿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发推广低品位伴生矿及尾矿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新型绿色矿冶技术。加大对共伴生矿产中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开发推广共伴生有价组分综合回收利用、膏体尾矿干式堆存、尾矿充填利用与自动化控制、尾矿胶结充填采矿等关键技术和尾矿低成本生产超高强度混凝土等技术。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利用工业固体废物作为水泥熟料生产原料及水泥混合材料。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重点推动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矿业企业尾矿综合利用率提升。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广报废机动车主要零部件无损拆解技术,实现报废机动车、废旧电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废杂金属、废纸、橡胶、塑料等典型城市矿产分类回收利用。

水资源节约利用。工业领域推广高硬高碱循环水处理技术、水质分级梯级利用技术、高浓废有机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变频节水系统等节水技术。推进居民住宅小区、医院、学校、机关、服务业等单位中水处理设施建设。农业领域推广输水明渠防渗、喷(滴)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无动力雨水收集器、集成式雨水收集系统、虹吸雨水斗、虹吸排水系统等雨水收集、处理及利用技术设备。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林固体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利用生物质类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培养基,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积极研发适用于花卉、蔬菜和烟草种植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牵头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草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四)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推动建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监管体系。推广可循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保暖建材、绿色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节水节能建材等绿色建材产品。加快引导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加强系统化集成和标准化设计,指导建筑企业优化构件和部件生产,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广精益化施工建造,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智能建造。

(牵头单位: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市场监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推进绿水青山建设,提升节能降碳水平

着力绿美迪庆行动计划,不断提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成效,强化森林有效管护,增强森林碳汇蓄积能力,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加快实施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低碳改造,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实施一批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燃煤替代、电机系统节能、变压器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节能低碳工程。结合城市更新建设,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进优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生产工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碳,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建设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牵头单位:州林草局。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生态环境局,州住建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提质增效环保服务业

提升环保服务能力水平。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服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整合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激励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团队。深化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发挥服务行业的媒介作用。

创新环保服务模式。鼓励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服务、第三方监测及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重大环保装备融资租赁等模式创新发展,开展新模式试点和节能环保一站式服务。推行节能、环保和回收综合服务,推动共伴生矿、垃圾收运、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共享。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坚企业和特色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完善环保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向专、精、尖发展,构建合理分层的行业体系。通过完善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措施,建立完善市场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对节能环保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强化环保服务竞争与协作。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破除环保市场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经营。鼓励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多元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有效竞争培育优势企业,围绕优势企业实现横向、纵向、多层次和全方位协同创新。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市场监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州人民政府组织成立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长: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副组长:张凯旋  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勤政  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

 员:刘顺昌  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丛劳丁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徐静舒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李正山  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杨金兰  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启雷  州林草局副局长

            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彭松平  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余明光  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生态环境局,负责协调推进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由杨勤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重点行业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把环保政策作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强化企业监管。严格节能、环保执法,倒逼环保产业市场扩容增效。推进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平台。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本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规定,及时公开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规划实施中,针对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前期研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开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积极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参与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水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完善稳定普惠的产业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全面用好、用足政策,解决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监管。探索建立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白名单,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规范化管理。严厉惩处违法经营的个人或企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三)完善财税金融政策

建立环保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构建环保产业项目建设财政支出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州州情实际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规范,以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为杠杆,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更有效参与环境治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财政资金支持环保技术攻关、环保产业项目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引导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入机制。

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环保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贷款评审体系,加大对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强化企业污染责任,为环保产业领域企业提供财产、产品责任、出口信用等保险服务。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与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和援助。落实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环保资金进行投资,加大对环保产业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

(四)壮大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加强环保产业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把创新团队、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依托重大项目实施,以项目引人、以项目育人、以项目树人,着眼于培养和发现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培养节能环保人才,加强节能环保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建设技艺精湛技能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优化环保产业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高效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环保产业发展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营造激发人才活力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制订完善薪酬福利体系,激发技术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逐步建立高效、稳定、有凝聚力、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人才队伍。

加大关键技术岗位人才重点培养力度。注重关键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明确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科研技术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以点带面,不断促进整体工作发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公众教育和舆论监督。把节能环保、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依法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推动市场主体履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责任和义务。

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积极宣传推广绿色认证标识,引导消费者和企业选购高效绿色产品和设备。落实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制度,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全面推行绿色办公。鼓励企业实行绿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提高绿色家电、绿色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节能节水环保产品、再生产品等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件公开)

主办: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长征大道21号 运维电话:0887-8226712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