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迪庆州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紧盯目标任务,狠抓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采取拓渠道、提技能、稳岗位、兜底线、优服务等系列措施,积极落实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政策措施,确保了全州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服务促就业。主动对接省内外及东部省份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工企业,积极收集省内外用工需求,搭建供需平台,做好精准化就业服务。我州共有5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8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服务于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签订劳务协作协议18份,由局长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稳岗拓岗慰问及劳务对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7场,覆盖全州29个乡镇,省内外共433家企业参与,发布岗位5.3万余个。包车32辆“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888人(其中,广东537人、山东261人、江苏11人、上海25人、其他省份54人)。
(二)转移就业保增收。连续七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安排部署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充分利用春节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的有利时间节点,持续做好返乡务工人员走访座谈、春节慰问、巡回招聘、点对点输送就业等一系列就业援助活动。持续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人社部门和人力资源机构,持续做优就业服务、务工人员劳动保障等事宜,积极收集用工需求,搭建供需平台,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自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局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逐年增加,省外转移就业人员逐年增多,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供给总体平稳。2023年截止5月完成转移就业12.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2万人的107%,其中:省外就业0.79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17%,完成任务0.7万的113%;省内县外就业1.31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10.23%;乡外县内就业3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23.44%;本乡镇内就业7.7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16%。实现转移就业收入4.54亿元。
(三)提升技能稳就业。抓住春节前后劳动者技能提升的有效黄金期,以劳动者就业意愿和技能提升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展了创业培训、电商运营管理、民族特色菜制作、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培训等147期,共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958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类培训2492人次。培训对象中,培训人员中已转移就业4413人次。
(四)创业扶持带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工作,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目前创业担保贷款存量3.13亿元;扶持持创业69人(户)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0万元,带动就业170人。
(五)就业帮扶增就业。持续实施外出奖补、交通补贴、劳务中介服务费,外出务工交通费,技能培训补贴、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吸纳就业奖补等就业帮扶政策,开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预警监测和就业动态帮扶措施。同时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政策,兜实困难群体帮扶就业,确保就业困难人员不返贫不致贫。开发公益性岗位并安置6253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159.38万元。
(六)失业保险保稳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2022年以来,全州累计发放失业金2954人次417.16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149人次77.49万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640户776.26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16户39.75万元。发放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345人57.7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2023年迪庆州在稳就业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是省外转移就业难度大。农村劳动力不愿离村、离乡、离县、离州的情况依然突出。二是持续稳定就业难度大。我州旅游服务行业、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场所等服务行业用工需求量大,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用工及收入恢复至2019年前水平还有差距。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高校毕业生回乡求职登记人数不断增加,我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及躺平现象突出。四是劳动力技能性就业增收难度大。大部分劳动力文化基础薄弱,通过技能培训后,也只能从一些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政策措施;二是持续开展转移就业输送和稳岗服务。三是持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突出重点做好就业援助。五是多措并举促进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