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2851846/201700027
文  号
来 源
教育体育局
公开日期
2017-10-10
不断钻研才是正道 记2018届高考经验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7-10-10 00:00     浏览次数:2036   
字体:[ ]
打印

  不断钻研才是正道

                           —记2018届高考经验交流会 

       迪庆州民族中学   杨佳灵

杨书田老师的讲座,从宏观上对高考的程序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如何进行高效的备考,这是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是,在认识高考考什么知识点之前。想必,要对高考怎么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前者关注的是历史知识体系,后者则注重人事。杨老师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剖析了高考试题命制者的话语。得出了作为教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备考中要注意对史学方法的教学和引导。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从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断分析、总结、发现历史规律的学科体系。而历史方法论则强调用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的问题。包含了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官等内容。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世界。纵观近三年的历史全国卷,都出现了关于史学方法论的考察。

2017年全国卷3

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2017年全国卷2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017年全国卷1

26.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6年的分布情况

2016年全国卷1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年全国卷2

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考察的方式,都是给出一段历史材料。然后让学生从中得出关于历史研究的某种观点和理论。可以预见,历史方法论的 考察依旧会是一个必考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要考察历史的核心素养。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而2016/2017关于史学方法论的考察,都是从以上五个角度来考察的。钻研新课标,落实考试大纲中关于知识点的要求。可见,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搞题海战术,题目要以高考题为主。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也会经常遇到这些问题。让学生去做一些模拟题,其结果是学习往往会被里面的题目给束缚住。解题喜欢做牛角尖,或者想问题的时候不认真研读材料。我们大致来还原一下,目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模型。                                      正确思维导图)

     读题

 

     读题

 
     (学生思维导图)

 

下箭头: 读懂题意
下箭头: 读懂题意

根据经验,选出相似的答案

 
 

 

 

 

 

 

 

 

 

 

 

 


两者的区别在于,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题。而正确的思维应当是以实际拿到的材料为主,学生再去分析。前者往往根据死记硬背的一些知识点去看选项,而后者多半根据材料。我认为这两种思维,所采用的解题工具是不一样的。从学生的思维导图来看,学生考知识点去解题。正确的思维导图凭借方法去解题(虽然,学生说不出来是什么方法。但是依据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本身就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模式)

  而我们知道高考更多考察的是立意,不是知识。结果,我们的学生多半又会做错。

 

  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其实新课标也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这本身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备考。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的改革,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校长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出在课堂”。完全由老师进行包办,学生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不愿意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时间一长,甚至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在思维上,依旧是靠老师,靠题海经验来解决问题。心理学上讲“要形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可我们的学生,在教师包办的环节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不搞题海战术,则意味着要教师要花时间去研究高考题型。精挑细选出一些具有高考韵味的试题。其实,总结杨老师的讲座。我最大的感触是:“21世纪,要用脑,少用体力活去干事情”

     当然,这也要求学校要给一线教师减负。让教师减少不必要的繁琐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书的正道上。否则,大多数的教师只能用体力去干教育。

主办: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长征大道21号 运维电话:0887-8226712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