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度关注迪庆校园霸凌现象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
1.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分工,由学校校长、安全专干、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校园欺凌处置小组,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情形和程度的欺凌行为及其惩戒举措,并对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处置。
2.实施专项治理行动。我局联合迪庆州公安局下发《关于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迪公发〔2025〕3号),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防欺凌防暴力”专项整治的通知》、《 关于开展迪庆州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通知》以及《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防欺凌防暴力”及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行动等工作的通知》(迪政办发〔2024〕103号),并制定《关于防范中小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矛盾风险化解、防欺凌防暴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中每学期开展一次“十项排查”工作,包括校园矛盾纠纷排查、不良行为学生排查、学生异常行为排查、心理健康学生排查、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排查、辍学学生排查、休学学生排查、校园管理漏洞排查、教师失责失范排查健全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积极防范各类重大风险。
3.建立举报机制:公布学校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和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电话,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并及时主动告知核查、处置流程与时限。同时设立“学生监督员”机制,鼓励学生匿名举报霸凌行为;开通州、县两级24小时举报热线,确保信息直达主管部门。推行“首报负责制”,要求教师接到举报后2小时内上报学校专项工作组,严禁拖延或隐瞒,对履职不力的教师纳入师德考核负面清单。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防范意识。
1.开展主题班会和培训,各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学生欺凌防治主题班会,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课、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手抄报、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制作双语(汉语、藏语)反霸凌等宣传内容,覆盖偏远地区学校,确保宣传教育无死角。
2.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不断完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少先队活动课、道德与法治课等形式普及学生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每所中小学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法治副校长。邀请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全民国防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恐反邪、消防安全等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
(三)加强安全保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
1.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对外来人员进出校园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上课期间,学校大门一律落锁,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必须出具班主任的出门条;有家长来校找学生,一律登记并检查在没有携带暴力器具及危险品体温正常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校园;精神病患者、社会闲杂人员一律不许进入校园;任何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发生有人强行进入的情况,校门值班人员要及时制止并报告学校领导。
2.加强隐患排查,做到学生无缝隙管理。定期对管制刀具等各种危险物品进行清查,对学生间的纠纷及时发现和化解,严防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校园欺凌倾向及时制止。关注学生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
3.加强校园安全“三防”建设,在校园重点区域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学生进入校园即进入监控范围,加强学生宿舍、学校门口及周边、食堂、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同时组织人员做好网络巡查。
4.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在校园门口已粘贴“有事请打110”的醒目字样,提醒师生应对暴力行为的策略。学校把发生在校内以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因素都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共同改善学校所在社区环境,净化学校周边环境,防止社会青年、辍学少年等欺凌或接触在校学生、确保学生安全。
(四)强化措施,防患未然。
1.开展专项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签订班级管理目标责任书,强化班级管理团队育人目标,面向所有教职员工分层次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题培训和学习,重点学习欺凌行为的识别方法,做好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处置学生矛盾、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方法策略的培训,增强教师识别和制止校园欺凌的技能,引导教师不歧视学困生,给予每个学生关爱,避免偏差学生滑向问题学生,成为暴力学生;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关心学生家庭环境。提升识别、应对能力以及干预处置水平。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讲清学生欺凌行为的危害、监护人的法定责任等,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管教。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和咨询辅导,尽早识别异常问题苗头,对“三失一偏”(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和性格偏执)学生实施“一人一策”干预帮扶。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宿舍同学的“前哨探点”作用,对心理监测结果正常,但存在性格孤僻偏执、人际交往不畅等情况的学生,及早发现,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好关心关爱和纾解引导。
3.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密切家校沟通,及时做好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
二、堵点难点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方面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校园欺凌存在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长期性,校园欺凌的成因众多而复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目前,部分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呈增长趋势,主客观原因导致青少年心理脆弱,孤僻孤独,暴躁易怒,经受不起挫折。另一方面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从各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师资配备看,还有一定差距,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素质也参差不齐;家庭教育存在明显不足,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方法不科学,重学习轻德育、重校内轻校外。在防治欺凌教育上,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欺凌而对孩子欺凌他人关注不够。特别是一些外出务工、离异重组等特殊家庭,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失管失教失学现象较为严重,使其更容易成为欺凌者和受害者。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压实学校欺凌和校园暴力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预防机制,制订学校或年(班)级反欺凌公约,建立师生联系、同学互助、紧急求救制度,积极探索在班级设置学生安全员,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将学生欺凌防治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价和教育行政、学校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及相关岗位教职工工作考评,作为评优评先先决条件。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结合实际,努力探索,通过机制建设,形成在防治校园欺凌工作中家、校、社协同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四是强化干预处置,形成严控态势。定期对校园霸凌防治工作进行督查,将校园欺凌治理作为责任督学督导工作的内容。要立足于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快速高效地处理欺凌行为,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轻微的欺凌行为要积极教育引导、批评教育,及时责成欺凌者向被欺凌学生诚恳道歉,取得谅解。对严重欺凌的事件,在对欺凌者批评教育的同时,要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纪律处分。并根据实施效果动态优化政策,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五是牢牢把握住校园欺凌发生的规律性,在一些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多发、易发、频发。防治工作要在全面落实的基础上,把握好这些规律,突出重点,以提高防治工作的精准度和高效性。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迪庆州教育体育局
2025年6月20日
(联系电话:13398870702 联系人: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