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州教育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贯通全州中小学各学段,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充分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并印发《迪庆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意见》,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明确每周课程设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课表,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劳动课+综合实践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并针对不同学段和类型学生特点,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并在其他学科教学和校内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在科学、物理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实际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
(二)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家庭教育范围,引导家长教育学生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有效指导孩子家务劳动。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包含洗碗、扫地、做饭、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来实际选择,并在学校的劳动或综合实践课程上组织学习或劳动成果展示,提升孩子学习进步的信心。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根据学校制定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统筹安排课内课外时间,为学生设置可实现自我提升的劳动教育课程。
(三)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迪庆州依托校园土地资源与家庭生产生活,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校设立值周班级,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每学期结合实际制定日常生活劳动任务单,明确校内外具体要求,保证平均每周5次以上,假期4小时以上。不断创新,拓展劳动实践新载体。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非遗文化等结合,打造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实践课程。打造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数23个,校外基地7个。协同发力,共创劳动教育优质环境。各校依托地理环境和农业结构,开展种养殖为主的劳动实践,带领学生到研学基地、庄园村社、体验馆等参与,提供了较好的劳技教育及实践锻炼的环境,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育美的综合教育效果。
(四)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以《迪庆州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依托,指导学生列出个性化劳动清单,作为学生日常家庭劳动作业。稳步推进中考改革,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对初中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综合评价赋分。明确劳动教育学业表现、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业均衡状况、教育教学状况、专题聚焦的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内容。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五)推进劳动教育共建共享。一是分享劳动教育优秀案例。每年组织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遴选劳动教育实施优秀典型经验,供全州中小学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借鉴。2025年维西县维登中心完小《碧罗山下劳动谱新篇,澜沧江畔五育培新苗》入选云南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二是推进资源培育。围绕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全州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打造优质、动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
二、下一步打算
对于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分学段设置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健全评价机制”的分析及建议对我们有重大启示。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劳动教育,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优化中小学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后期充分用好对于不同学段的云南省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将劳动教育课程与迪庆红色教育、非遗文化等结合,打造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实践课程。优化“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实践情况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强化劳动教育基地和实践场所建设。加大建设投入,强化实用性强的劳动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做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乡村学校用好附近的土地、山林、草场,城镇地用好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23个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数、7个校外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逐步建好配齐学校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三)加强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培养。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指导学校结合实际,聘请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等为学生授课,同时,积极开设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课程,让时代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
(四)健全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中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逐步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及家长的寄语评价、学校展开全校评选活动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逐步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并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五)强化部门责任,凝聚工作合力。明确各县市教体局工作职责,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协同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和服务。组织各部门协同发力,共创迪庆优质劳动教育环境。鼓励各校依托地理环境,开展种养殖为主的劳动实践,带领学生到研学基地、村庄社区等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技教育及实践锻炼的环境,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积极进取的精神,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育美的综合教育效果。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迪庆州教育体育局
2025年6月19日
联系电话:0887-8225350 联系人:罗木穗